索引号 014420882/2011-00004 分类 专项规划
发布机构 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党政办公室 发文日期 2011-05-27
文号 泰高政办发〔2011〕53号 时效
高港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高港区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信息来源:高港区政府办 发布日期:2011-05-27 15:43 浏览次数: 字号:[  ]

各园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各委办局,区各直属单位:

现将《高港区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你们根据《规划》要求贯彻实施。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七日

高港区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高效公平”为主旋律,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教育发展步伐,提高现代化办学效益,促进全区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和谐发展。

二、重点目标

到2015年,建立起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相适应,规模适当、结构合理、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较高、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基本建成社会化、开放式、多形式的较为完整的终身教育体系。

1.学前教育。幼儿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到2015年,集体办幼儿园全部达到省定标准。积极推进幼儿早期教育,逐步实现托幼一体化。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90%,学前一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95%。0—3岁早期教育工作有序推进。

2.义务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小学、初中入学率、巩固率达到100%。继续加大对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投入,不断改善其办学条件,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职业教育。提升江苏省高港中等专业学校办学水平。统筹职业教育资源,围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这一目标,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建设较高水准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改革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推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使职业教育适应全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4.继续教育。继续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加快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形成多层次、分类型的骨干教师群体。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占全区教师的比例达到10%以上。小学、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100%。

5.教育科研。不断完善全区教育科研网络,完善科研管理体系,扩大科研成果推广。到2015年,建立一支市级教育科研骨干30人,区级教育科研骨干80人的教育科研队伍。

三、主要任务

(一)素质教育推进工程。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课程为依托,以教育科研为后盾,以教师主动参与为基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1.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重点加强中小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积极开发德育资源,改革德育内容、方法和途径,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大力开展理想前途教育、遵纪守法教育、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立体网络,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2.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加强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科研,开发校本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改革创新新课程体系下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学习、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强化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构建起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基础教育质量评估和质量监控体系。

3.进一步强化教育科研。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以改促教的发展策略,加强教育科研队伍、科研机构及学校教科室建设。重视对本区域教学质量的调研和分析,不断开展教学研究,探索出符合我区实际,加快提高教学质量的新路子。明确教育科研工作的目标任务,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教师专业成长、新课程改革和教育行政决策中的引领、推动、参谋作用,努力提升我区教育质量方面的群众认可度和社会信誉度。

4.进一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以区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为导向,研究制定具有科学性、实效性的教师工作评价方案和学生评价方案,探索多元化、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努力构建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评价方案,提高教育考评的信度和效度。大力开展中小学办学水平等级评估工作,促进办学水平、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进一步发挥教育评价的激励、杠杆作用,将评价结果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管理水平和学校、教师个人奖惩的重要依据。

5.完善教育督导评价机制。坚持以评价促发展,积极构建科学、开放、多元的学校评价体系;完善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目标管理考核,努力健全从起点看变化、从投入看产出的评价激励机制。开展发展性评价,实施学校创优工程,推动校本管理,按照学校实际,鼓励学校发挥特长,创出特色,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形成良性循环的素质教育新局面。

(二)教育均衡发展工程。“十二五”期间,把推进义务教育高度均衡发展作为工作重点,统筹配置教育资源,注重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学校发展水平,促进全区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均衡为导向,以优质为目标,强化对薄弱学校基础教育的支持,促进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建立中小学危房改造长效机制,逐步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缩小校际之间差距,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努力让更多的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为全体学生提供充分、全面、均衡的受教育机会。

2.完善教师交流制度。实施教师有序流动等各项措施,通过支教、对口交流、挂职锻炼等形式,加强骨干教师的辐射功能,以共享促均衡,有效促进教师合理良性流动。加速教师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完善工资、福利制度等配套措施,创设既有竞争机制又有心理安全感的良好工作环境。

3.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领导和统筹,完善学校功能教室,开发网络学习课程,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加强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提高现代信息技术装备的利用率。大力开发现代教育信息资源,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的有机有效整合。

(三)专业化教师培优工程。以教师发展为本,理解、关爱、尊重教师,通过培训和搭建平台帮助教师实现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职业成就感。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认真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全面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广泛开展师德宣传,弘扬师德典型,改进师德教育方式方法,增强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显著提高。进一步完善师德师风监督机制,严格执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把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和工作过程情况纳入教师绩效工资评价和年度考核,努力促进学校教师师德建设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2.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格把握教师资格认定条件,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法定条件,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引入竞争机制。按照“精简、规范、优化、高效”的原则,科学设置中小学教职工编制。

3.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以建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为主线,以教师终身学习为目标,继续大力实施“三名”工程和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和完善校本研修制度,创建学习型学校,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通过开展业务比武、岗位练兵、外出取经、结对帮扶、开办讲座等方式,努力引导学校校长由经验型向研究型、智者型、专家型转变,促进教师由“教书匠”向专业型、学者型、研究型转变,实现队伍素质的大幅提高和整体优化。

4.强化教师人文关怀。实行教师的人性化管理和柔性管理,减轻教师过重的工作负担和竞争压力。为教师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满足教师的人文需求,关心教师的身体状况和心理健康;充分考虑每个教师的特点,为教师教育教学出成果创造条件,满足其成就需求;在改善教师工作硬环境上下功夫,满足教师情感需求;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放松教师的身心,满足教师的群体需求。

(四)和谐校园建设工程。本着以人为本,落实安全、健康、文明、和谐的总体要求,以解决事关师生安全等突出问题为重点,着力抓好规章制度建设、安全设施建设和师生和谐建设,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家长和社区的积极性,营造安全的教育环境,努力创建平安、健康、文明的和谐校园。

1.科学构建校本管理体系。进一步推进校本管理,坚持以抓好学校常规管理为重点,构建学校精细化管理模式,积极引导学校从自身条件、办学需求及背景文化出发,探索现代学校的组织建设、常规管理、资源配置、专业化发展等制度体系。建立以人为本、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政高效的现代学校管理体制,促进学校管理的民主化、人性化、科学化。

2.强化教育安全管理。牢固树立“安全是第一责任”意识,制定完善学校安全工作措施和应急预案,努力构建全员参与,全面监控,全程跟踪的教育安全动态管理工作机制。努力强化学校安全教育,整合教育系统智力资源优势,做好对师生的安全理论教育、法制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增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教育、公安、工商、文体、食品药品监督、卫生防疫监控等部门协同配合,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坚决取缔违规网吧、游戏厅等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娱乐场所,努力营造安全稳定的育人环境。

3.加强教育信访稳定工作。进一步加强学校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校领导班子作用,推进学校决策的民主科学化进程;充分发挥学校领导班子协调作用,及时发现、处置各类矛盾纠纷,努力减少各类越级违规上访。完善教育局、学校信访工作网络,进一步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加大信访举报案件查处力度,切实保障广大教师的合法权益。

(五)特色学校创建工程。以学校文化建设为总揽,围绕 “构建文化、拓展内涵,提升品位,打造特色”的发展思路,不断创新学校管理,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办学模式,促进全区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1.全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精神塑造为核心,加强校园“三风建设”,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人文化校园;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熏陶思想,愉悦身心;以环境建设为重点,努力打造办学特色,使每个校园都洋溢着和谐、文明、高雅向上的育人氛围。

2.继续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全面推进“中小学特色学校创建工程”,充分挖掘并利用学校的各种优势资源,积极打造学校特色和品牌,逐步形成“一校一特色”、“校校有特色”的特色教育格局。使学生成才,教师成功,学校成名,在更大范围、更高程度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合理教育需求;精心培植一批特色鲜明、社会公认度高的特色学校,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四、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履行政府职能,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1.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和教育行政管理模式。加大区、镇两级政府教育宏观统筹力度,把教育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透明化轨道。以规范教育行政许可行为为重点,加快建立和完善相关配套制度,促进机关职能转变,建立公共教育管理与服务体系。加强教育宏观政策和发展战略研究,提高教育决策科学化水平。

2.完善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制度和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教育实绩考核评估制度。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把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作为区镇两级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建立两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定点联系学校制度。党和政府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好各自的职责,支持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二)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1.依法确保财政性教育投入。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依法落实教育经费的“三增长一提高”。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建立依法确保财政性教育投入增长的监督、检查机制,建立财政性教育经费统计公告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接受监督。

2.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进一步落实以政府为主导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个人、社会团体等面向各级各类学校依法设立奖学金、助学金,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读、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

3.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公开政府财政经费的分配标准和分配程序,增强教育经费透明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学校经费管理制度和使用效益评价、考核机制,推进学校财务决策民主化。加强对公共教育经费分配和使用全过程的监督与审计,提高经费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规范办学行为,加强收费管理,严禁乱收费。坚持勤俭办学,反对铺张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