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口岸街道持续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推动文化繁荣。
一是厚积文化底蕴。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充分发挥口岸雕花楼、凤栖湖景区、引江“相聚缘”儿童游乐园等旅游资源优势,深入发掘长江沿岸港口名镇的千年历史文化,传承推广中医喉科疗法、传统绳带编织技艺等非遗文化;围绕红色文化、长江文化、名士文化等内涵,加大精品文艺创作力度,激活文化“价值基因”,打好文化、生态、旅游牌,擦亮滨江新兴城区、港口重要节点的鲜明标识。
二是唱响时代新声。整合各类人才、项目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等资源,持续加强道德典型选树工作,深化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创建工作,生动讲述、大力宣传口岸文化、身边榜样、新生代创新创业、乡村蝶变等故事;利用佳节串联爱国情,在学校、企业、实践所站、书房等阵地,举办“我们的节日”活动,赋予传统节日新的时代内涵,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向更高标准、更高层次、更深内涵迈进。
三是优化文化供给。聚焦优质文化,重点打造“艺养天年、理耀未来”社区教育理论宣讲品牌,定期邀请市、区文化类专家、学者和地方文艺能人,组织开展各类文艺骨干培训、百家讲坛等培训、讲座活动。聚焦直达基层,开展大江放歌、送戏下乡等活动,联合艺培机构开展留守儿童公益艺术培训、社区公益艺术课堂等,为群众提供“点单式”服务;积极响应群众需求,进一步挖掘并培育“点亮星夜”特色夜实践活动,推出各式各样“悦”享“夜活动”,点亮夏日星空,让夜色更斑斓,群众幸福感更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