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泰州市高港区胡庄镇在育品牌、延链条、拓思路上下功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变“一粒米”为“一条链”,让好蟹卖出好价钱,入选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名单。
胡庄镇境内有16条中沟直通长江,当地人自古就捕捞、养殖长江螃蟹。“喝”上长江水,这里养出的螃蟹具有“青背、白肚、金爪、黄毛、红膏”等特征,口味鲜美。目前,胡庄镇江水清沙螃蟹养殖面积近3000亩,年产量约350吨。因产量高、品质好,胡庄螃蟹陷入“贴牌危机”。
“明明是胡庄产的好蟹,为什么要为他人作‘嫁衣’?”高港区政协委员、胡庄镇党委副书记常虎坦言。围绕“推动农业园区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高港区政协与胡庄镇联合多次进行协商议事。
2020年,胡庄镇举办高港江水清沙螃蟹节,以“足斤足两足够肥”为卖点,全新设计品牌标识和公共形象,制定养殖标准和质量标准,实现螃蟹全链条全过程可追溯。在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公布的2023年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上,以胡庄螃蟹为主体申报的“高港河蟹”名列其中。
“品牌打造是农业增收非常重要的一个渠道。”高港区政协委员、该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局长叶俊东认为,胡庄镇地处通南高沙土地区,具有丰富的水资源,且在上海两小时经济圈内,有条件、有优势打造优质农业品牌。
“推行‘稻田养蟹、鸭稻共生’等绿色模式,引导农民种植优良品种。”“构建‘原粮—碎米—米粉食物’等完整产业链,将每一粒稻米‘吃干榨净’。”……如何赋能“一粒米”?高港区政协多次召开“助力农业发展,助推农民增收”协商会,帮助胡庄镇找到发力路径。
“一粒米”撬动一个产业、培育一批企业、富裕一方百姓。如今,胡庄镇构建了以糯稻产业为主导,逐步集聚了速冻年糕、米稀功能饮料、休闲食品、预制菜等食品深加工企业,年糕、锅巴、粽子、方便米粉等稻米多元化衍生产品。
胡庄镇党委书记王敏介绍,该镇正加快实施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二期项目,完成冷链物流中心、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稻米烘干中心等项目建设,推进米稀功能饮料、大米蛋白肽等稻米深加工项目加快投产达效。
“年糕、螃蟹、熏鹅、林下跑步鸡……全都是本地特色产品,欢迎大家选购。”村民赵宏像往常一样打开直播间,开始推销村里的农副产品,“都是绿色农产品,每天能卖近100单。
”如何以品牌效应引领产业增值?在高港区政协委员朱娟的建议下,戴陈村党总支书记刘勇整合30亩低效闲置土地建成“戴陈小菜园”。如今每逢周末,越来越多的人从城市驱车赶来,体验“向往的生活”。
“高标准培育一批产业优势领先、市场空间潜力大、文化底蕴深厚的农业品牌精品,全面提升品牌竞争力、影响力和带动力。”王敏表示,胡庄将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推动“产加储销”互促,把乡村“土特产”打造成农民“致富IP”。(来源:胡韵乡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