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荃信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加紧临床试验,探寻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适应症的最佳途径;盛虹动能科技(泰州)有限公司,智能化设备紧张有序生产,高能锂电池源源不断下线;泰州市航宇电器有限公司技术工人聚精会神操作机器,精心打磨每一个精密电子元器件;中海油气(泰州)石化公司厂区,同时加工石蜡基与环烷基润滑油的生产装置正满负荷运行……
聚焦“大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化学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坚持把创新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让“关键变量”转化成“最大增量”。一批重特大项目接连签约落户、开工投产。数据显示,该区四大主导产业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709.86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87.1%,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列全市第一。
项目建设为新质生产力蓄能
“比起体量,我们更在乎质量,招引建设的几乎都是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和在‘孵化期’但有发展前景的项目。”面对参与“新质生产力调研行”全媒体新闻行动的中央、省市媒体记者,泰州医药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高港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王英俊颇为自豪地介绍。园区在项目招引建设上,始终保持客观理性,把发展质量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
5月15日,上市公司常青科技发布公告,将成立全资子公司江苏常青树新材料科技(泰州)有限公司在医药高新区(高港区)投资建设高分子新材料生产基地,项目规划投资总额约100亿元。据悉,项目投产后80%以上产品用于解决国内“卡脖子”和进口替代问题,该项目既能把中海油气现有的化工产品“吃干榨尽”,实现园区上下游企业内循环互供、资源共享,又能将项目产品应用端诸如添加剂、香精材料、调味料原材料等跟泰州相关企业建立紧密衔接,实现大健康产业的延链补链强链。
质肽药业(泰州)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10月,项目总投资1.25亿元,公司致力于研发治疗慢性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等)创新生物药,专注用大肠杆菌生产重组蛋白质药物。目前泰州项目建设完成,并已开始试产,拟于今年7月开始为“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物”项目提供三期临床样品。“该项目产品有望2026年获批上市销售,可实现年产4000万支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物注射剂,满足超300万糖尿病患者、减重人群的需求,潜在年销售额可达40至50亿元。”王英俊介绍,该项目获批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相当可观。
强化创新资源与产业资源协同联动,高质量项目建设不断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积蓄新动能。围绕四大主导产业,近三年来,医药高新区(高港区)累计新开工“三比一提升”项目89个、新竣工78个,新开工“三比一提升”项目竣工率列全市第一,并且在一批百亿级重大项目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公共服务平台畅通创新链
畅通科研成果转化全链条,让科研成果更快迈向市场,这是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
前不久,由亿腾景昂研发的I类创新药——恩替司他片,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正式上市,这是泰州医药企业今年首个获批的I类创新药。“我们为亿腾景昂在药品研发、临床、上市申报等环节提供了‘流程不减、标准不降’的合规服务,大大加快了药企研发生产销售的步伐。”泰州医药高新区医药产业园管理办公室新药申报中心副主任李富强介绍。
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生物医药“0—1—10—100”的创新链上,“1—10”是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阶段。如何在这个阶段实现“加速跑”?中国医药城在成立之初就前瞻性地规划建设相关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8年磨一剑,随着填补国内空白的疫苗产品上市,公司一下子被激活了。”江苏中慧元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封浩说。这家2015年落户中国医药城的企业,一直在中国医药城疫苗工程中心进行孵化。“中心为我们研发提供了包括生物制品研发、中试生产、临床评价、检验检测等服务,加速了我们疫苗科研成果产业化进程。”封浩说。
得益于完善的服务,目前中国医药城已集聚10家人用疫苗企业、4家动物疫苗企业,拥有各类疫苗产品近50个。其中,已有5家人用疫苗企业获《药品生产许可证》,让“关键变量”转化成“最大增量”,占江苏省的5/9、全国的1/9,产业集聚度在全国园区中最高。
王英俊介绍,今年,中国医药城还将重点打造药物非临床评价中心(GLP)、药物临床试验(GCP)、P3实验室等核心技术平台,加快整合提升现有公共技术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全面构建覆盖医药发展全生命周期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让创新成果加快转化,催化其形成新质生产力。
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
不久前,泰州蕾灵百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康福筘品牌荣获中国宠物医疗行业年度品牌盛典年度科技创新品牌奖和年度猫友好品牌奖。
作为一家致力于为宠物提供全方位健康护理的创新型企业,蕾灵百奥研发出最前沿的PHYSICOAT物理刚性网技术。该技术将特殊制剂喷洒在动物身体或物体表面,形成一张孔径在10-100纳米的3D刚性束网,细菌、病毒和害虫被包裹住后会剧烈挣扎,进而迅速耗能致死。此前,蕾灵百奥UNIVEN全封闭智能分析系统在生猪养殖方面也大获成功。短短两年内,蕾灵百奥就以此项技术获得数千万元的A轮融资。
“得益于园区的全力支持,我们才可以心无旁骛地研究技术。”蕾灵百奥公司创始人、英国剑桥大学博士陈蕾说,目前该企业的技术及产品在整个兽用诊断产业链中处于上游位置,实现了包括反应液及酶等核心原材料、配套智能化检测系统的自主创新与国产替代。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本动力是创新驱动,而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为释放企业创新动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医药高新区(高港区)持续优化创新生态,今年该区又出台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制造强区建设、促进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双意见、双十条”,拿出2000万元“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创新发展。
雨露阳光丰沛,一颗颗创新的种子茁壮成长。截至目前,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共有“潜在独角兽”企业9家、占全市75%,“瞪羚”企业27家、占全市67.5%,总量及占比均居全市第一。该区力争年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0家、“瞪羚”“潜在独角兽”企业6家、专精特新企业40家。(周馨颐 鲍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