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部署要求,围绕体制机制创新,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持续抓好农村经营管理与改革,大力开展富民强村帮促行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统筹推动农业农村社会经济稳中向好。
改革破题纵深推进农经工作。一是深化承包地和宅基地改革,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全面完成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区试点,合同签订率达97%,做到材料整理归档到位。印发区级《农村土地经营权规范流转的指导意见》,落实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流转土地经营权资质分级审查制度,严格防范土地经营风险。印发区级《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试行)》,鼓励引导农民采取自主经营、合作经营、租赁经营、委托经营等多种形式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二是加大主体培育力度,促进经营能力提升。加强家庭农场名录管理和信息公开,对272家农场主要信息在政府网站予以公开公示。落实家庭农场“一码通”管理服务制度,登记赋码农场达23家,全面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聘请第三方事务所指导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化建设,推进4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电算化。深化“泰惠农·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活动,切实缓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三是总结典型经验,营造良好改革氛围。作为江苏省首批试点地区,聚焦“城郊接合”的特点,稳定农民和土地关系,探索形成“五聚焦五创新”二轮延包工作经验,曾多次受到推广介绍,并在周边市区落地生根。部、省分别于4月份、11月份在我区开展现场教学活动。省厅在2024年第22期《农业农村调查与研究》中充分肯定我区的具体实践,为全省实行“长久不变”提供了经验支撑。在全省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工作交流会上,口岸街道相关做法入选第三批全省乡村治理典型案例;胡庄镇宗林村“红色驿站”一张图相关做法入选全省乡村治理“工具箱”,并作为乡村治理创新模式在省“耕耘者”乡村治理培训中集中展示。
衔接为引稳步落实富民强村。一是推动防贫综合保障,筑牢防返贫底线。“十四五”以来,我区常态化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持续为全区集中认定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家庭及动态监测新增对象实施防贫综合保障,建立防贫预警处置机制。2024年,我区共投入95.04万元,针对集中认定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家庭及动态监测新增对象等2880人实施人身(健康)保险、财产保险和基金救助;继续为全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老党员办理泰州市居民防贫综合保障项目,采取实名制参保、季度动态调整的方式,最大程度解决保障对象的现实困难,截至11月底,共理赔金额67.96万元。此外,通过开展结对帮扶、圆梦助学等活动,推动帮促方式多元化,让“想学”困境学子“享学”,为乡村振兴培育后备人才。2024年8月,第三届“泰享学”防贫教育救助研学活动在我区举办,活动组织困境学子开展参观白马海军纪念馆、蔡庄大院等研学活动,并发放微心愿礼物。二是全面实施扶贫项目,解锁沉睡财富密码。2024年全区帮扶产业项目中涉及盘活固定资产的项目共计8个,盘活总资产826.74万元,财政补助620万元,项目建成首年收益近50万元,且租金收益持续稳定。在政策资金的扶持下,寺巷街道对新港社区的2处老旧厂房进行了改造,翻新后出租给企业公司,实现年收益近12万元,让闲置房屋摇身一变“聚宝盘”,村里的“老大难”焕发出“新生机”,既提升村容村貌又带来了经济效益。此外,口岸街道瞄准本地企业需求,对辖区东南社区、张马社区进行厂房改造和新建,在解决企业用房难题的同时又为企业招工出谋划策,充分激发了企业的投资热情,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大泗镇在辖区曹于村、北港村实施秸秆处置机械设备和泗兴水上工程作业项目,既解决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机械设备的租金问题,又能将设备出租增加村集体收益,同时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增加村民收入。
多措并举着力发展集体经济。一是突出问题导向,深入推进“三资”监管。印发《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突出问题集中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结合近年来全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领域审计发现的问题,通过镇街自查、群众反馈问题核查以及审计抽查等方式全面梳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方面的漏洞风险,共排查具体问题255个。按照超常规推进专项整治行动要求,一体化推进问题查改工作,集中整治以来,已向纪检监察部门移交问题线索4条,签订补充协议46份、偿还协议37份,通过司法程序立案追缴30个,完成租金追缴17个,收回集体资金115.484万元。强化整治经验成效总结,印发《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制度(试行)》《关于进一步强化农村集体债权债务管理的通知》《村级小型零散工程管理制度指引》等制度性文件,建立长效机制,对排查出的普遍性、多发性问题进行规范管理。二是规范交易行为,厘清村集体“经济账”。印发《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工作方案》,按照“四化”要求,切实推进场所、制度、服务和监管工作,规范化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24年全区土地流转交易累计350笔,交易土地4.8909万亩,交易金额1.524亿元,溢价273.45万元,溢价率1.8%;农村集体产权累计287笔,交易金额0.3128亿元,溢价50.69万元,溢价率1.6%。涉农资金项目招投标完成62笔,交易金额364.85万元,为村集体节省开支共计10.12万元。三是加大扶持力度,激发集体“内生动能”。举办全区村集体经济发展培训班,对镇村150余名人员开展村集体经济发展相关政策业务培训,提升参会人员业务能力。落实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若干措施》精神,对2023年度符合奖补条件的29个村(社区)共计奖补资金191万元。与组织部门联合印发《激励村干部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工作意见》,指导各镇村制定具体方案。2024年度,全区农村集体经济稳步发展,预计全区实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上村(社区)82个,200万元以上村(社区)50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下村(社区)清零。刁铺街道环溪社区、口岸街道新明社区发展模式被选定为2024年度市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四是强化归档管理,巩固产权制度改革成果。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变更程序,积极做好全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变更审核备案工作。组织实施全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档案进馆项目,对区级及12个镇(街道)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档案资料进行归档整理,在全市率先完成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档案移交进馆工作,切实加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