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集体经济如同乡村发展的“蓄水池”,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的成色。近年来,面对农村资源闲置、发展失衡、人才短缺等瓶颈,口岸街道以“深挖资源、党建引领、畅通流动”为破题密钥,通过盘活“沉睡”资产、创新联建模式等多维举措,成功激活村集体经济“一池春水”,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盘活闲置资产是龙窝口社区的“致富经”。在社区标准厂房内,党委书记顾益民正了解租户在经营和生活中的需求。2023年,李安琪一家从附近集装箱“小作坊”搬进了社区新建的标准厂房,不仅经营环境得到了改善,业务范围也进行了拓展。
当前,龙窝口社区通过将闲置的房屋楼层、空地等资源进行整合改造,并对外招商,每年新增集体经济收入60多万元。这一切都得益于社区在2020年制定的五年发展规划。
在口岸街道徐庄村,一座始建于1966年的老砂轮厂正在焕发新生。
徐庄村党总支书记宗礼胜每天都会来到施工现场,督促工程进度。这座闲置多年的厂房将被改造成720平方米的钢结构厂房。
该项目总投资160万元,分上下两层,配套道路、围墙等附属工程。目前,主体结构已经搭建完成,正在进行外墙修建,预计今年9月份前后竣工验收。建成后,厂房将用于对外招商出租,为村里增加税源,同时带动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近年来,口岸街道组织专班对辖区各村(社区)闲置的土地、厂房、校舍、农房等资源开展“拉网式”清产核资,建立“一村一档”动态管理台账,目前,已为雅儒、集成、徐庄等8个村(社区)的闲置厂房改造项目提供了精准数据支持。此外,街道聚焦“联村带富”,组建口岸片、田河片联村共富联盟,并通过统筹片区内分散的项目资源、闲置资产、帮扶资金,串联起6个乡村振兴片区项目,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让村集体经济的“细流”汇聚成“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