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口岸街道针对村(社区)集体经济发展冷热不均、增收路径狭窄和统筹规划缺失等问题,加强顶层设计,做优服务指导,组建口岸片、田河片“联村带富联盟”,实现资源整合、抱团共富,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拓新路聚合力,打好协同发展“组合拳”。一是坚持以强带弱。充分发挥引江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辐射带动作用,借助引江润都农业供销有限公司“线上线下”销售优势,通过直播、展销等方式,进一步提高田河片区绿色大米、水产品等特色农业产品的知名度,引导张马、朱营等村(社区)开展果蔬采摘、户外烧烤等子项目,提高村集体经济效益。二是坚持抱团取暖。对涉及多个村(社区)的项目用地,“带富联盟”实行一体规划、统筹报批,有效缩短办理周期。统筹土地、资金等资源,指导推动徐庄、张马等村(社区)联建劳务公司,承包景区苗木栽植、绿化修剪及后期养护等工程,增加村民收入,扩大村集体增收渠道。三是坚持优势互补。“带富联盟”推动规划5个村级产业项目,覆盖40%的村(社区),口岸街道屠宰场厂房改造共建项目有序推进,田河、东南和戴集三个社区共同投资480万元,新建25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以及附属配套设施,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拓宽投资收益路径。
正激励重引导,点燃集体增收“新引擎”。一是制定政策强激励。坚持正向激励导向,完善村干部报酬和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机挂钩机制,实现“适岗履职定基本报酬、综合考评定考核报酬、集体经营性收入定效益报酬”三效合一,拉开效益报酬差距,激发干事创业活力。二是健全机制强活力。建立“土地租金保底+产业税收分成”收益分配机制,通过整合土地资源形成规模效应,提升项目的投资吸引力和竞争力,破解发展瓶颈。三是成立公司强发展。由街道统筹,落实项目、资金、责任“三个捆绑”,助力经济薄弱村以飞地招商、入股、投资分红等形式,参与强村抱团项目,实现联营增收。
优内培强外引,锻造干事创业“排头兵”。一是修好“内功”。开设“岸上尖兵”锻造班,围绕乡村振兴每月培训1次。组织村(社区)干部赴苏州、南通考察观摩,学习城郊公园+经济业态、农村产业发展、物业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提高村(社区)干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能力水平。二是育强“后备”。实施“淬雁强岸”计划,从经验、能力、潜力三方面择优选派10名街道机关优秀人才充实到基层一线。动员8名懂市场、会管理、善经营的致富带头人参与乡村发展,促成雅儒、东南、张马等村(社区)实施“绳网产业”村企共建项目。三是诚请“外援”。组建街道专业“云团队”,与扬州大学农学院洽谈技术合作,聘请2名专业技术人员完成区域小麦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行动,获奖补资金61.6万元。加强街道电商平台建设,邀请直播达人授课,孵化农产品电商11家,销售额达4000余万元。
下一步,口岸街道将继续坚持“稳扎稳打、善作善成”工作总基调,进一步完善收益分配机制,不断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助力更多“共富”项目高效落地,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