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思达新型肿瘤诊断试剂上市 大幅提高早期肝癌检出率,灵敏度达87.76%
信息来源:医药高新区党工委(高港区委)宣传和统战部 发布日期:2024-04-28 09:47 浏览次数: 字号:[  ]

这两天,江苏先思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陈萃英电话被打爆,各地医院、疾控中心竞相与她携手合作。先思达“爆火”的原因是,公司自主研发的肝癌辅助诊断产品“洁太司”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近期正式上市。该产品可大幅提高早期肝癌检出率,是中国医药城首个获批上市的国家级创新医疗器械产品,为我市新质生产力打造再添新支撑。

4月20日,中国肿瘤标志物学术大会发布“2023年度肿瘤标志物创新技术/产品奖”评选榜单,“洁太司”作为突破性的肝癌辅助诊断产品荣获一等奖。

最新发布的《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显示,肝癌是我国发病率第4、死亡率第2的恶性肿瘤。约八成患者确诊时已是肿瘤中晚期,五年生存率仅约14%,早诊早治能有效提高肝癌患者生存率,降低医疗负担。然而,长期以来,困扰临床的一个难点是缺乏有效的早期肝癌筛查检查手段。

“洁太司”能精准解决上述问题。“概括说来,它在早期肝癌筛查中具有‘多快好省’的特点。”陈萃英告诉记者。

“多”,就是可以进行大通量、大批量检测,一台仪器即可同时检测188人;“快”是指操作简便,血清无需预处理,最快当天即可获得检测结果;“好”的意思是样本稳定,准确率高,实验可重复性强,且普通实验室即可完成检测工作;“省”则指仅需微升级血清,大大低于传统检测方法需血量。

尤为令人瞩目的是,通过检测人体血清中的糖链,经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分析评估肝癌风险,“洁太司”肝癌检测灵敏度达88.54%、特异度达95.21%,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中,对于早期肝癌、AFP(甲胎蛋白)检测为阴性、影像学不典型的肝癌患者,其检测灵敏度分别高达87.76%、84.03%和87.50%。该产品优越的临床性能帮助医生更早进行肝癌诊断,这意味着更多患者将有机会在癌症早期得到及时诊疗,从而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我们产品依托的糖组技术,被看作是生物医药领域的一个‘新赛道’。”作为先思达生物首席科学家,陈萃英聚焦糖组技术已有20余年。

糖组学是研究糖链结构和功能的一门学科,是继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后,推动未来医学发展的又一新动力。人体70%以上的蛋白质经糖基化修饰后,才能正确折叠并转运至细胞内外特定部位行使功能,因此糖链也被称为核酸、蛋白质之外的“第三条生命链”,与人体生命健康、疾病发生发展息息相关。

在比利时根特大学及弗兰德斯生物技术研究所担任分子生物医学研究组负责人期间,陈萃英凭借糖组新型标志物的应用与检测技术创新,获得比利时FFMI-肿瘤标志物最新发明奖,为糖组转化医学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她带领下,先思达生物创建了全球领先、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糖组检测技术平台GLYFACE和糖组数据分析平台GLYSEER,开启糖组学临床应用转化,从而成功开发“洁太司”这一突破性肝癌辅助诊断产品。

“我们始终秉持创新、严谨的科学态度,致力于提供更优医疗解决方案。”陈萃英说,公司与多所国内知名高校保持紧密合作,先后成立“北大-先思达糖组学研究联合实验室”“复旦张江研究院-先思达糖组转化医学联合研究中心”,共同推动糖组转化医学在中国深度发展。

随着“洁太司”获批上市,先思达生物已从全球糖组转化医学先行者变身为领军者。糖组学技术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公司未来将向胃癌、肺癌、胰腺癌及老年痴呆等早筛领域拓展。

目前,该公司正紧锣密鼓制定新的做大做强战略方案,继续加大科研投入,不断优化产品性能、提升服务质量,同时将与更多医疗机构、科研团队携手,加快糖组技术研发应用,为泰州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球肿瘤防治事业作出更大贡献。(谢荣 刘昊宇 曾玮乔)